保博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回复: 0

【排球人生】定点接球到移动接球之间的瓶颈,该如何克服?

[复制链接]

133万

主题

133万

帖子

40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001737
发表于 2025-4-16 18: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系队新人难题:定点接球还满稳的,为什麽一接发球就阵亡呢?
        很多排球新人都有这个问题。
        刚开始接触排球的时候,通常都是藉由对墙(或学长姐抛球),让双臂熟悉将球弹起的感觉。而这样的练习,都是从站稳双脚、摆好姿势开始的。
        理所当然,练到後来,原地接球会接得不错。
        也因为原地接球可以了,才会进行下一阶段。
        但很多新人,就在这时遇到了瓶颈。
        一旦来球是发球、扣球、抛远球、甚至是抛在左右的球,因为脚不会动,造成手臂乱甩,球就到处喷。
        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这情况的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脚不会动。
       

        脚动了,球就变呛司
        新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去移动到接球的位置。
        球来的时候,很大机率不会落在你的呛司范围内。你的脚都站死死,想要接到球,就只能延伸上半身出去接球,而这也是为什麽常常会把球往旁边接去的原因。
        那麽,要怎麽做呢?
        很简单。

       
                来球不是呛司,就把它变成呛司。
       

        你是不是想说「爷啊,你说得容易,如果这麽简单就能变成呛司,我就不用一直喷了。」
        爷说,还真的很容易呢。
        把来球变成呛司的方法
        首先,你要认识你的「接呛司状态」。球落在你身体的哪个区块内,会有很大机率变成呛司?你希望球的路线长什麽样子,你会比较好接?你的脚需要多少时间与空间来施力,才能将接球变成呛司?
        对墙,就是在建立这个「接呛司状态」。
        但是,对墙的来球相当固定、好接,一下子到场上面对活着的球,很难短时间内习惯。
        这时,一样要先让你的身体在接球时习惯去「移动」。
        爷建议新人有事没事就拿一颗球、找人对碰。对碰的意义不只暖身、更不只抓球感,而是在於让你的身体习惯接球这件事啊!
        除非两人都是高手,给球都给到对方手上,否则对碰时,球通常不会稳稳掉到你手中。这时练习的机会就来了!
       
               

  •                         观察球的高度、飞行速度、落点
                   
                   

  •                         观察你与传球目标的距离
                   
                   

  •                         移动到球的落点(面对传球目标的方向)
                   
                   

  •                         微调你与球的距离,抓到接呛司状态
                   
                   

  •                         接一颗呛司出去!
                   
           

            来来回回,每一颗对碰都用心做好,你就是在不断练习移动接球了!让身体习惯「要移动接球」这件事之後,再去练接发球、接扣球、三人联防等等练习,才比较能够上手。否则学长姐老是叫你脚要动、要动!你也知道脚要动啊,但脑袋知道,不代表身体知道怎麽动嘛!
            现在,你知道要怎样让身体动了。
            多多对碰吧!
           
                    一起来讨论排球吧:【排球人生社群】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保博擔保网

    GMT+8, 2025-4-29 11:51 , Processed in 0.1323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