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博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回复: 0

揭开极致Crossover背後的秘密:Allen Iverson惊人的侧向平衡能力

[复制链接]

133万

主题

133万

帖子

40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001737
发表于 2025-4-16 18: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希望透过文字传达故事里的温度;透过动作分析,让运动变得更美好。》  
        目录:
        1. Allen Iverson 与他传奇般的 Crossover
        2. 臀中肌与侧线筋膜的稳定支撑
        3. 内收肌群与深前线筋膜的稳定延展
        4. 脚踝内外侧的平衡与发力
        5. 强大的协调性与爆发力
        Allen Iverson 用183公分的瘦小身材在那个肢体碰撞频繁的年代打滚了14年,即便在空中被撞倒、在落地时受伤,看似已经严重到站不起来,他依然坚持打满比赛,在30秒後回到场上,也因此让全身累积无数大小挫伤与扭伤。
       


        但就是这般不屈不饶、把每场比赛当成最後一场在打的坚毅精神,让众多球迷为之疯狂,不仅给了他NBA 历史上唯一的「战神」称号,更纷纷学习他那顿点极大、如传奇般的「Crossover」。
        今天我们将从解剖与肌肉动力学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在这个绝技背後的秘密。
        Crossover在执行时通常会把脚张开,将重心、身体与球晃动到一边,再藉由换手运球时把重心、球运到另一边来过人,这种过人方式很注意晃动时的顿点与节奏感,Tim hardaway、Allen Iverson、Derrick Rose、Kyrie Irving都是这方面的高手,但每个人各有特色,其中又以Iverson 的晃动幅度最大、变向的瞬间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如下图。
       


        Iverson在晃动时会把「双脚张很开」,让重心转移的幅度更大,接着藉由换手运球的过程快速变向到另一边,这样大幅度的开腿与重心转移,需要非常好的「身体内外侧平衡」以及「稳定的躯干核心」才办得到,否则会很容易拉伤内侧大腿、扭伤脚踝甚至扭到膝盖。
        以下针对「身体内外侧平衡」以及「稳定的躯干核心」作详细描述。
        人类的身体除了肌肉、骨骼以外,还有一层覆盖在肌肉表面、甚至连接到深层器官的解剖构造称为「筋膜」。
        这些筋膜不同於肌肉有固定的起点与终点,它们彼此相连、彼此影响,「负责传递力量」,从解剖的角度细看,大致可以把它们区分出一些特定的走向,形成不同功能的「线」,如本文要介绍的侧线与深前线。
       

        人体身上各个筋膜链示意图
        所谓的侧线位在我们身体的两侧,从脖子一路由外侧连接下去,包含负责躯干平衡的腹斜肌、支撑髋关节的扩筋膜张肌与臀中肌、还有避免脚踝扭伤的腓骨长肌等。
       

        侧线筋膜示意图
        在Crossover准备晃人、重心转移到左边时,左脚的侧线肌群就必须开始工作。先由左脚踝的腓骨长肌稳定脚踝避免翻船并踩住地面,接着在重心转移瞬间由臀中肌与臀大肌作离心收缩,让髋关节有足够的稳定去支撑力量。
        倘若臀中肌力不足,重心转移时髋关节会过度向外推,造成身体往右倾倒,不仅会使力量无法有效传递,还会因身体往反向倾倒让对手不易上当。
        因此想要能完美转移重心,还需要腹斜肌的参与,它们必须精准地和臀中肌一起作用,在晃动瞬间稳定躯干,才能使身体不至倾倒至反向,甚至刻意往左侧倒来增加晃动程度。
       


        如上图可以看到Iverson瞬间开腿的程度相当大,如果缺乏稳定的力量支撑,很可能因瞬间的拉扯而伤到大腿内侧的内收肌群。
        因此除了上述的侧线必须有效工作外,还要让内收肌群有足够好的「抗拉能力(离心收缩)」才行,而这个能力不单是内收肌群要足够强壮,还需要「深前线」核心肌群的支撑才能做到。
       

        深前线筋膜示意图
        深前线包括了髂腰肌、骨盆底肌、横膈膜、前纵韧带等等,他们会提供躯干与腹部一个「向上支撑」的力量,让身体不会被重力往下压垮,使内收肌群的负担上升,导致拉伤的可能。
       


        涵盖了身体腹腔、内侧肌群的「深前线」与控制外侧、负责平衡躯干的「侧线」,两者会相互配合,形成身体内侧与外侧的稳定,让我们做出有效又安全的「侧向位移动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保博擔保网

GMT+8, 2025-4-29 21:29 , Processed in 0.0938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