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听节目的观众可能会发现摘译有跳过一些对话,也有某些句子改变顺序,甚至也有译者为了补充意思而添加的词,目的都是为了让文字能完整表达出 Josh Fan想表达的事情,如果对翻译的内容有指教欢迎留言或私讯,感谢。)
小人物上篮 EP. 406 Feat. Josh Fan林书豪生涯篮球推手 - Spotify连结
【小人物专访】林书豪训练师 Josh Fan专访摘译 Part I
Fu
我的问题是有很多人总是说有些球员罚球就是烂,他们就是应该进球馆练投,应该每天投 1000球直到他们能投进为止。你的意思是这不是好的方法罗?
Hans
这也是我想问的问题,像是三分球、罚球线跳投,它们应该是不同的?在比赛中有不同的状况会需要这些投射技术,但是罚球好像又不一样,因为它的距离跟状况都是固定的?
Josh Fan
没错我们刚刚才说了要训练的聪明而不一定是辛苦,不过我想要再解释清楚一点,因为可能有听众会觉得,这家伙不知道在说什麽竟然说训练不要辛苦,不需要反覆练习,这不是违反了 Jordan或是曼巴精神吗?我不是说训练不需要努力,我的意思是训练绝对可以更有效率。绝对不要到了球场然後闷着头投 500球,然後说这就是曼巴精神。
回到你刚刚问关於罚球的问题,我知道某些台湾球员似乎在罚球线上有些挣扎,但是我也相信如果你现在去看他们训练然後请他们罚 100球,他们应该都可以轻松地罚进 85、90球。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绝对都是平均以上的射手,当然可能会有一些例外,那些例外应该真的需要练习罚球。不过对那些练习的时候可以投进 85、90球的球员,我们得要考虑到训练跟实际比赛,再到比赛时有上千人在看,比数平手时的压力是非常非常不同的。
所以与其説练上千球罚球,其实应该要尝试用不同的情境挑战自己。例如五次折返跑之後再投罚球,或者是罚不进的话就罚款,一球罚不进五千台币之类的,或者真的要有压力的话就一球一万台币,目的是要让球员在练习罚球时真的感受到压力。试着模拟有压力的情境对我来说绝对比单纯叫他们去罚 1000球是更好的训练。
这些在 P-League、CBA,在 NBA高阶联盟的球员,没有一个不是认真训练才能达到这个水准的,所以我不觉得是这些台湾球员需要单纯的去练投一万球然後罚球就会进步什麽的,当然有些例外的球员可能是需要增加训练量,但是我更觉得其实是心理压力造成的。现在媒体,包括小人物上篮,都在讨论台湾球员的罚球,说他们不会罚球他们需要去练投,说他们拿这麽多薪水,为什麽连罚球都投不进,这些都会进到球员的脑子里,当他们比赛的时候他们会想说「喔我被犯规了,要去罚球了,记者们都在看。」「一球没罚进」「两球没罚进」「今天罚 6中 0」,这些都会累积成心理压力,影响自信,都会对实际的比赛表现造成影响,所以我不觉得是训练够不够的问题。
Hans
那 Ben Simmons呢?
Josh Fan
Ben Simmons的状况很有可能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不过像这些球员,他们的投篮姿势,例如美式足球球员 Tim Tebow的丢球姿势(以很像投标枪的非标准姿势出名),已经深植在他们的身体记忆里了,那是非常非常难调整跟改变的。想像一个已经进 NBA的球员,他在进 NBA之前可能已经用这样投球方式投了 10年,投了 20万球,那你能想像他需要练习几万球才能修正他的投球姿势呢?
Hans
我觉得我们谈到了关於投球的两个面向,一个是前面讲到心理上的,就像你说的我们可以试着在练习中加入有压力的状况或者各种变化来训练。但是另一个则是投篮机制的问题。林书豪也有调整过投篮姿势对吗?我记得林书豪曾经因为调整姿势经历过一段低潮,Lonzo Ball跟 Kemba Walker也都调整过他们的姿势。可以跟我们描述一下这有多困难吗?尤其是球员从小已经习惯了一种姿势然後现在要改变它。